在这里,我们添加了我们制作的乐器的一些声音片断……
1.小提琴独奏:西贝柳斯作品47号 D小调(珍藏级)试听 仿斯氏1704年“Betts”(贝茨), 使用者:新西兰.薛蓓伊 (1988年售)
2. 小提琴独奏:巴赫 第二变奏曲之“萨拉班达舞曲” D小调(大师级)试听 仿斯氏1716年“Salabue”(赛拉波亦称弥赛亚),使用者:奥地利维也纳:宋歌 (1994年售)
3.小提琴独奏:巴赫 第一奏鸣曲柔板 G小调 (大师级)试听 仿瓜氏1734年“Haddock”(阿道克),使用者:华裔演奏家Frank Li (2000年售)
4.小提琴独奏:巴赫 第二奏鸣曲之“库兰特舞曲” D小调(大师级)试听 仿斯氏1715年“Cremonese”(克雷莫纳人), 使用者:美国芝加哥交响乐团 于苑青 副首席 (1987年售)
5.小提琴独奏: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之3 E小调(大师级)试听 仿瓜氏1742年“Cannone”(大炮),使用者:俄罗斯演奏家 Addren Bielow (2003年售)
6.小提琴独奏: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之21 A大调(大师级)试听 仿斯氏1704年“Betts”(贝茨), 使用者:德国演奏家 Elina Vahale (1999年售)
7.小提琴独奏: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之24 A小调(大师级)试听 仿斯氏1704年“Betts”(贝茨), 使用者:美国亚特兰大交响乐团:浦立伟 副首席 (1984年售)
8.小提琴独奏,钢琴伴奏:陈钢 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 (大师级)试听 仿瓜氏1742年“Cannone”(大炮), 使用者:小提琴演奏大师:李传韵 (2007年作品)
9.小提琴独奏,钢琴伴奏:秦咏诚/唐康年 满怀深情向北京 (大师级)试听 仿瓜氏1742年“Cannone”(大炮),使用者:小提琴演奏大师 李传韵 (2007年作品)
10.小提琴独奏,钢琴伴奏:威廉姆斯 辛德勒的名单 (大师级)试听 仿斯氏1704年“Betts”(贝茨), 使用者:小提琴演奏大师 李传韵 (2007年作品)
11.小提琴独奏,钢琴伴奏:李自立 丰收渔歌 (大师级)试听 仿斯氏1704年“Betts”(贝茨), 使用者:小提琴演奏大师 李传韵 (2007年作品)
12.小提琴独奏:巴赫无伴奏奏鸣曲 快板 (大师级)试听 仿瓜氏1742年“Cannone”(大炮),使用者:著名小提琴演奏家 吕思清 (2007年作品)
13.小提琴协奏:陈钢/何占豪 梁祝 片断 (大师级)试听 仿斯氏1704年“Betts”(贝茨), 使用者:著名小提琴演奏家 吕思清 (2007年作品)
声音 声音是一种定义尚不明确的现象。当我们演奏或聆听音乐时,我们最关心正是对声音的感觉。一般来说,我们对声音的认知可以划分为: 1. 对音乐和噪音的主观感觉; 2. 对振动系统的物理特性的分析、测量和分类。 这种划分是典型的笛卡尔思想。人类有识别乐音和非乐音的倾向。乐音被定义为是流畅的、有规则的、悦耳的声音,而且有固定的音高;而非乐音则是粗糙的、杂乱的、刺耳的声音,并且没有固定的音高。但是,这只能是一种近似的定义,因为许多像噪音的声音往往能与音符相联系,而几乎所有音符都和噪音有关。 音符的起源往往就是振动中的一些"系统",比如说,它可以是提琴上一根拉紧的弦,可以是长笛或管风琴里的一束空气,也可以是音叉上的一段弯棒。当这些物体振动时与振源四周的空气发生联系,并通过空气将振动从振源传递到听者的耳朵里。从这个物理角度我们可以理解音符的三个方面: 1. 振源; 2. 通过空气传播; 3. 由听者接收。
声音的这种性质使得科学家不得不从纯物理学中偏离出来,而把心理学、美学、生理学和解剖学联系起来。声音因为受波动规律控制因而存在于时空领域里,这个事实又将声音与原子物理学知识联系在一起,而且,物理学与哲学的界限往往是非常模糊的。 但是,让我们仔细想想我们所听到的声音,而不要局限于知性的思索。塞谬尔克莱门斯,别名马克吐温,曾说过:"瓦格纳的音乐比它听起来更美妙",因为他的音乐有点太靠近头盖骨前侧。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可以区分一把糟糕的提琴和一把高级的提琴,而能够听出一把好提琴与一把经典提琴之间本质上的不同就需要经验丰富的演奏家、乐器制作家和听者的专业造诣了。尽管如此,大部分人在低科技电话设备里都能分别出不同人的声音,即使是很相象的两种声音。 人类的耳朵 确实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东西,我们可以从带有一个2英寸喇叭的微型晶体管收音机上听出低音提琴的不同特质,这实在太了不起了。这么小的喇叭决不可能将低音提琴的低频播放出来,而我们的耳朵却能听到。根据现有有限的信息推断,耳朵及其与大脑感觉区域的奇特的连接方式具有神奇的能力,能够真正将低音提琴的低音音符添加到我们从微型晶体管收音机上听到的物理声音中。这便是 心理声学的领域了。 对此我们进行一个有意思的模拟,在视觉上,这种现象可能类似于如下这张图像:
如果不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很早就开始编辑一个巨大的视觉印象数据库,我们可能很难从这张高度图解的图像中辨认出一只站在鹅卵石路面上的狗。 哲学上有个经典的论题,探讨如果没有听者,声音是否真的存在。有人说,声音只存在于个人的大脑中,也就是说,当森林中一棵树被雷电击中后倒下,而此时如果没有人听见,那么就不存在任何声音。 |